时间:2022-10-09 17:10:10 | 浏览:474
“怀孕很疲惫,生育又很残忍,恢复的过程,那就是难堪。”2020年,韩剧《产后调理院》在描述产后恢复的过程时这样形容。
“坐月子”是中国传统生育习俗。在经历生产的痛苦后,住家月嫂曾是主流解决方案。上世纪末,月子中心这一概念从中国台湾地区传入大陆。直到1999年,北京首家专业月子中心成立,月子中心才开始在中国大陆起步。
月子中心打出的广告,不仅有舒适高端的环境,还有“科学坐月子”的理念、号称专业细致的护理服务,与此同时,新妈妈们还能图个清净,避免与父母辈发生冲突。因此,即使价格昂贵,越来越多女性也不惜为此买单。
有数据显示,北上深杭月子中心价格的中位数都在5万以上,中高档层次的不少于7万,甚至不乏标价20万甚至48万元的“天价”套餐。
月子中心提供的服务都高度相似:每天提供三顿正餐、三顿点心;产科医生、儿科医生定期查房;专业化的母婴护理;还提供婴儿写真、满月Party等附加服务。在月子中心,产妇的感受是头等大事。
随着二孩、三孩政策出台,近年来,月子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数据显示,中国月子中心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17.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67.6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在47%左右,预计2023年将达到243亿元。
然而,有业内人士表示,95%的月子中心门店都在亏损中挣扎,硬件投入、房租水电、餐食、人力成本等固定成本高居不下。在已经或曾经上市的5家月子中心中,只有一家能维持微薄利润。
高价之下,“乱象频出”是月子中心的另一个标签。在社交媒体上,不少新手妈妈列出长长的清单,分享自己在预定月子中心时的经验。有网友们对月子中心的“雷区”进行归纳,包括不专业的护理人员、鸡肋的产后修复项目、工作人员频繁出入打扰休息等。
频频登上新闻的各种事故和乱象,让月子中心屡屡陷入信任危机。3月,湖北十堰一家母婴照护会所育婴员虐待婴儿、致28天的婴儿骨折的事件引发关注,将行业乱象再一次摆上台面。
2018年9月,《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》正式实施。该要求从经营管理、从业人员、服务内容、专业技术、争议和投诉等方面提出了通用规范。
但是,该标准属于“国家推荐标准”,并不强制采用。有关月子中心的监管,现在还处于“自律”阶段。
撰文 / 胡文柳编辑 / 阳一高瓴用2.25亿港元,入局了月子中心行业。近日,港股的“月子中心第一股”爱帝宫发布公告表示,与珠海德佑博晖企业管理咨询中心(有限合伙)(简称“珠海德佑”)订立认购协议,拟对其发行总规模约为2.25亿港元的可换股
本文由团子妈育儿原创,欢迎个人评论、分享随着社会的发展,女性的地位逐渐提高,待遇也是“水涨船高”,尤其像生孩子这样的大事,更是不能含糊,于是很多女性在生产后,不再遵循之前的回家坐月子,而是选择请月嫂胡,或者直接去月子中心。众所周知,无论是请
文 余音英国路易小王子诞生7小时后,就被他的母亲凯特王妃抱着亮相于公众。 彼时的凯特王妃化着淡妆、脚踩高跟鞋、10度左右的气温下光着腿穿连衣裙,谁能想到她刚生完孩子?/新闻图片 与“生完孩子即能出门社交”的西方女人不同,中国自古就有坐月子的
月子中心到底有没有必要去?一部分的人说值得去,更大一部分的人说,“去月子中心不如请月嫂”“去月子中心的钱不如给婆婆,让婆婆带宝宝”那到底月子中心值不值得去呢?住月子中心又会有什么好处跟坏处呢?其实总体来说,符合以下四点其中一点,你就可以考虑
最近疫情形势放缓,一些月子中心也被憋出了“大招”,用更大的优惠和折扣“揽客”,也让不少准妈妈蠢蠢欲动,又犹豫不决。所以整理了一下,我当时在生产之前,选择月子中心的考虑;住了28天的感受,包括产妇方面和宝宝方面;以及在这个过程中,发现的四点问
很多妈妈在怀孕的时候,就开始担心坐月子的事情。很多人都会告诉你,坐月子是多么一件煎熬的事情,就像坐监狱,这也不行那也不行。常常听妈妈们说,自己月子坐的挺好,很多孕前的疾病,产后都没有了。但是听得更多的是由于家人照顾粗心大意,落下了腰酸背痛的
“文/贝贝豆(原创文章,欢迎个人转载分享)” 从古至今,大家都对女性产后坐月子尤为关注,刚刚经历完孕产的妈妈身子很虚弱,若不好好调养,必为将来留下病根,过去因为环境条件有限,对于女性坐月子有很多讲究。而现在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讲
说起坐月子,大家的记忆是什么?是湿哒哒的衣衫、不洗头的难受,还是追奶的痛苦、夜不能寐的辛劳?反正我们知道,对于大多数妈妈而言,那都是一段难熬的日子。因为身份上的转变,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生活上的变化与考验。为了让自己和宝宝更快的适应这个过程,有
嫩滑蒸水蛋材料鸡蛋:3个温水:300ml盐:1-2g油:适量酱油:适量葱花:适量做法1、将鸡蛋打入碗中,加入油和盐2、用手动打蛋器或筷子顺着同一个方向充分打散3、加入温水,搅拌均匀4、打好的蛋液用筛子过滤一遍或直接除去浮沫倒入陶瓷或玻璃浅盘
文|好孕姐前两天,看了一则新闻,内容大致是家长花费1万多块钱,给孩子报了一个早教班,可学了一个月孩子什么都没学,只学会了爬。这让很多家长十分气愤,纷纷要告这家早教机构。当事宝妈表示:早教机构学费高不说,关键是学的东西太浅,这些我们在家里都能